源头数据治理再升级,金融机构需开展三划问题全面自查整改
Part.1 数据治理范围
主要覆盖行业划分、企业划型、风险划类“三划”问题类别产生的源头数据,涵盖了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等维度,其中行业划分自查领域包括借款人所属行业、贷款投向行业,企业划型自查领域包括大中小微企业认定、科技企业认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认定、养老产业认定、绿色融资产业认定,数据范围覆盖金监局采集的1104、EAST、客户风险及区域特色报表,具体如下:
Part.2 数据治理对象
涵盖全辖内中外资法人银行、政策性银行分行、大型银行分行、股份制银行分行、城市商业银行分行、外资银行分行、商业银行专营机构(如信用卡中心)、村镇银行、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多类型机构,体现了监管局对数据质量监管的细致与全面。
Part.3 治理时间规划
1.工作启动阶段(2025年6月)
01 成立“三划”问题源头数据治理领导小组。
02 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
03 开展集中培训,统一自查标准和要求。
2.问题自查阶段(2025年6月—9月)
01 各机构开展自查,梳理现状、追溯源头、认真排查。
02 报送自查报告,包括问题描述、原因分析及整改计划。
03 自查内容详实、资料归档完善。
3.集中整改阶段(2025年9月—11月)
01 各机构按照自查报告结果,明确责任,逐条整改。
02 重点解决顽固性和难改性问题。
03 建立整改台账,加强整改效果跟踪和长效机制建设。
4.总结交流阶段(2025年6月—11月)
01 总结治理经验和成效,推广优秀案例。
02 形成交流报告推动行业整体数据治理水平提升。
Part. 4 金融机构建议
短期内,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围绕“三划”问题,成立由高层领导牵头的数据治理专项小组,统筹协调“三划”数据治理相关工作,明确整改时间表和责任人,确保整改落地。
开展全面自查,细化排查指标
依据监管要求和附件标准,结合机构实际,全面梳理“三划”相关数据,重点识别错误、遗漏和逻辑冲突。
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和闭环机制
针对发现的各类问题,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定期跟踪督促,确保整改措施落地见效。
中长期内,应规划以下工作
建立数据质量管理制度
树立源头数据治理理念,建立覆盖数据录入、采集,到加工、校验、报送、评价等全流程的数据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确保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推行源头管控和流程优化
从业务受理、系统录入、数据传输等源头环节入手,利用数据管理平台和专业工具,加强内控检查,采用自动校验、智能风控等技术手段减少人工错误和数据漏报,提高治理效率和精准度。
强化培训与制度宣贯
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升统计法制意识和数据质量管理能力,确保全员理解治理要求和标准。
以上建议旨在帮助金融机构全面响应上海金监局“三划”问题源头数据治理工作要求,系统提升数据质量管理能力,推动数据治理机制化、常态化和科学化,助力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软融鑫基于近30年的行业积累,在监管统计领域拥有深度参与和深刻见解,对金融机构的业务和数据质量问题有全面了解,并已成功为千余家金融机构提供数据质量提升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