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二代征信
人行征信系统的核心业务包括了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查询、业务数据的数据报送、异常处理以及机构和用户的数字证书安全管理等,以上的概念相信读者经常在人行征信中心的相关发文中见到。征信系统体系庞大,所有的功能都要依赖于数据的收取与加工,也就是说业务数据的报送变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也对报送数据的金融机构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小编最近在系统研究二代征信数据报送的采集规范、校验规则以及前置查询功能,对于二代征信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尽管各家金融机构已经开始了数据报送的逻辑分析和开发工作,但是依然存在对于二代征信的采集规范不理解、报数质量较差等问题,所以本篇小编将从二代征信的前世聊到今生,从二代征信的沿袭聊到蜕变,讨论优势更指出不足,试图为从事二代征信监管报送的广大从业者提供消化理解报送制度的切入点,修正理解偏差,以及提高报送质量及准确性。
一、从一代征信到二代征信的演变
根据国务院要求,周小川行长在2004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2004年要初步建成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了实现该基础数据库的建成和信息共享,人行征信管理局制定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接口规范(V1.1)》,此后又逐步完善制度,分别于2005年和2008年制定了数据接口规范V1.2、V1.3版本。另一方面,为了推进企业征信系统的运行,2007年3月发布了《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升级(企业征信系统)数据接口规范(修改版)版本号:2.0》,此后随着信贷业务的不断发展创新,人行征信中心分别于2012年6月和2013年6月又推出了V2.1和V2.2版本。
2018年6月下旬,人行征信中心的一篇通知结束了一代征信的时代,即《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关于抓紧开展与二代征信系统对接有关技术准备的通知》(银征信中心 [2018]41号文)。从2018年第三季度末二代征信系统上线试运行,而后经历了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的切换期,先切换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查询业务,后切换企业和个人数据报送。从2020年5月4日起,接入机构开始按照《二代征信系统数据采集规范》向二代征信系统报送业务数据。自此金融机构便正式开始了二代征信报送征程。
纵观征信报送的变化史,就是在见证信贷业务的发展史,也是在见证报送技术的进化史。
二、二代企业征信与一代企业征信的异同
为了更直观的展现二代在一代基础上调整的内容,小编先给大家展示两代企业征信的报文采集结构。
1.一代企业征信和二代企业征信的整体架构
如表1所示,一代企业征信V2.2的采集规范分为15个采集大类,共包含35个信息记录。采集内容上除了采集机构基本信息、财报信息、诉讼类关注信息、授信情况外,还将贷款、贸易融资等表内业务,信用证、保函等表外业务,信贷涉及的担保信息、欠息及不良贷款处置信息单独设置报文进行了采集。对比一代明显不同的是,在报文框架设置上二代更为简洁明了。如图1所示,二代企业征信采集规范分为6个附件,内含共12个信息记录。采集的内容包括了企业客户的基本信息及关联人信息、企业财报信息、企业获得授信情况、企业的借贷账户信息、报送机构对企业客户的表外担保信息、抵质押合同及抵质押物的信息。对比可见,二代对业务类报文做了合并处理。
2.二代企业征信与一代差异点分析
通过整体架构的对比,相信读者已然有了直观的感受,二代在一代的基础上调整的幅度相对较大。小编接下来从业务的角度对一二代企业征信做一个差异点分析。
统计维度变更
一代以合同、借据等维度统计,二代则统一为账户维度统计,淡化合同、借据的概念。二代征信的账户是记录信贷业务的载体,数据提供机构需要以账户为中心组织数据。
调整授信业务范围
相比于一代统计公开授信,二代则以授信协议的维度来统计授信额度可循环使用或可分次使用的授信协议信息。而不再区分公开授信和内部授信的概念。
扩大了借贷业务的采集范围
一代只统计了贷款、保理、票据贴现、贸易融资和垫款,二代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透支、融资租赁、证券类融资、黄金证券借贷、公司信用债等,并且增加采集受托代管业务的信息。
扩大借贷交易采集范围
二代在一代基础上增加了反映还款计划、还款状态、逾期相关信息及相关还款责任人信息的采集,使企业信贷统计更加完善。
整合信息
首先,在报文采集结构上,将表内业务整合为一张报文,表外业务整合为一张,而不再将单个业务品种单独统计;另外,抵质押信息方面,一代将保证、抵押、质押单独报送,并区分担保人是法人或自然人,二代则调整了担保合同与借款合同之间关联关系的表现形式,通过各信贷业务的抵质押合同标识码关联抵质押物信息通用报文,获取抵押物、质押物的详细信息。一张报文即可涵盖一代中4张担保报文的信息。需要注意的是,二代的保证被整合到借贷账户信息记录中,不再单独设置报文;此外,财报的信息也做了整合,将2002版和2007版在同个信息记录中统计。
删除信息
首先,删除了家族成员信息记录,改为通过个人征信采集;另外,诉讼类等关注信息不再采集。
删除操作类型
二代征信不再有一代征信的操作类型(新增、修改、业务变更、删除)的区分,当信息需要变更时,对于业务相关信息,可通过按段更正请求记录进行更正来实现;对于客户相关信息,只需上报一条比待更正信息记录的信息报告日期更新、其他标识项相同、含有正确内容的信息记录即可。
报送频率做了调整
一代采取T+1报送的形式,二代改为关键时点T+1报送,不同账户有不同的关键时点,关键时点各信息段是否必须报送、是否一定不报送,又或者变更时报送的情况也是不尽相同,复杂性更高。
三、二代个人征信与一代个人征信的异同
同样的思路,废话不多说,先上图展示两代个人征信的报文采集结构。
如图2所示,一代个人征信V1.3版本报文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个人信用信息、个人身份信息、特殊交易信息,其中个人信用信息按照业务种类的不同又分为贷款业务、准贷记卡业务和贷记卡业务。因此,采集内容主要包括贷款开立信息、贷款还款信息、准贷记卡发卡信息、准贷记卡透支还款信息、贷记卡发卡信息、贷记卡还款信息、个人身份信息和特殊交易信息等8类信息。
与一代有所不同,如图3所示,二代个人征信采集规范分为4个附件,分别为个人基本信息、个人借贷交易信息、个人担保交易信息及通用报文抵质押合同信息,共9个信息记录。采集的内容覆盖了个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及家族关系信息、借贷账户情况、获得授信情况、借贷账户特殊事件、报送机构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表外担保信息以及信贷业务涉及到的抵质押合同及抵质押物信息。
二代与一代的差异点可以被总结为如下几点:
扩大了借贷业务的采集范围
一代个人征信仅采集贷款和信用卡业务,二代中借贷的范围除各种形式的贷款、信用卡透支以外,也包括以各种其他名义融资但实质上是借贷的行为,即融资方负有明确还款责任的交易。常见的产品种类包括:贷款、信用卡、融资租赁等。不仅要报送自营信贷业务的信息,也要报送受托代管业务的信息。此外,增加了催收账户。
报送频率变更
一代允许T+1或者按月报送,二代采取关键时点T+1报送,特殊报文可月内报送的形式。
个人基本信息的报送方式变更
二代将个人基本信息的采集与个人借贷交易信息的采集解耦,不再以账户(业务)、而是以客户(人)为中心采集个人基本信息。
扩大个人征信的采集内容
二代在个人基本信息部分新增“家族关系信息记录”、“个人证件有效期信息记录”和“个人证件整合信息记录”;此外还增加授信协议信息和抵质押合同信息,使采集报文更全面完整。
删除操作类型
同企业征信,二代个人征信同样不再有一代征信的操作类型(新增、修改、业务变更、删除)的区分,当信息需要变更时,对于业务相关信息,可通过按段更正请求记录进行更正来实现;对于客户相关信息,只需上报一条比待更正信息记录的信息报告日期更新、其他标识项相同、含有正确内容的信息记录即可。
四、二代征信的优势、报送难点与不足
二代征信的诞生是顺应信贷业务发展、顺应数据标准构建与顺应监管趋势的结果。所以二代征信与一代相比,有着诸多优势。
◆ 首先,二代征信统一账户维度报送的包容性更强,可以涵盖并适应填报机构目前或未来日新月异的各类信贷产品。
◆ 其次,二代征信做了一些列整合,使得整个采集制度冗余度下降,更为精简,更为成熟。分析数据时可对一类报文使用一类模型,从而使得分析数据的效率更高,多类信贷产品的模型复用率大大加强。
◆ 再次,二代对企业和个人客户都扩大了业务采集范围,不仅使得制度更加全面和成熟,也使得监管的覆盖面更广,管控风险的力度也更强。
◆ 最后,二代征信做了解耦,使抵质押与业务合同解耦,客户与业务号解耦,这更符合数据标准建模的规范,还原数据本身的属性,区分客户维度,业务维度,合同维度本身的独立性。
但是,从目前报数机构报送二代征信的反馈来看,二代征信存在诸多报送难点以及设计本身的不足之处。
◆ 首先,统计维度的变更给金融机构带来了账户划分上的难度。企业的报送账户分了非循环贷账户、贴现账户、循环贷账户、循环额度下分账户和催收账户,以及表外的融资担保账户、非融资担保账户和支付担保账户。个人的报送账户相比企业多了贷记卡账户和准贷记卡账户,没有贴现账户和支付担保账户。在账户的归类增加了金融机构的业务理解难度和数据处理难度。
◆ 其次,不同账户对应不同的采集时点,且在采集时点上的信息段是否报送情况也不尽相同,在账户分类繁多、采集时点繁多、信息段繁多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几乎是以排列组合的方式去分析每一种报送情况,这样一来,二代征信的采集规范本身的理解难度相比一代越升了几个档次,从而报送的出错率也大大增加。监管统计制度的设计,除了考虑要满足监管分析、减少冗余,也需要同时确保制度的简单、易理解,这考验的是监管层的统计水平。
◆ 再次,在报送易出错的情形下,压力就给到了校验规则,要求校验规则的设计要足够完整,覆盖的情况要足够全面,才能真正校验出问题,从而把住报送质量和准确性的最后一道关,这对校验规则的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最后,小编不得不提的是二代征信的前置查询功能,部分地区提出二代要像一代那样,要求各机构在征信报数程序端增加数据报送质量前置管理功能,以达到及时预警、准确定位、有效解决数据问题的目的。征信分中心曾于2016年编制了针对一代企业及个人征信数据报送质量前置管理系统功能框架,然而随着二代的切换,并未对二代的采集规范重新制定框架。参考一代的框架进行二代的数据报送质量前置校验有点勉为其难。正如小编上文提到的二代与一代有诸多差异点,这些差异点未被充分考虑。
因此,我们期待后续征信统计制度进一步优化、升级,更加清晰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