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RCPMIS二代的最新解读
2020年12月中旬,为了更加全面地掌握人民币跨境收付情况,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印发《关于印发<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二代)接口报文规范V1.0>的通知》(银科技〔2020〕35号,以下简称“RCPMIS二代V1.0”),对RCPMIS一代的采集内容进行调整。随后,2021年6月下旬,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印发《关于印发<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二代-接口报文规范V1.1.0>的通知》(银科技〔2021〕20号,以下简称“RCPMIS二代V1.1”),对“RCPMIS二代V1.0”中的内容进行修订。为此,我公司特组织业务咨询专家团队为您呈上RCPMIS二代的最全面解析。
RCPMIS制度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不断推进,人民银行一直致力于不断完善跨境人民币收付数据的采集内容,以实现对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准确监测和统计分析。
RCPMIS一代从2009年开始进行数据采集,版本从最初的V1.0到2019年印发的V1.5.5,跨境人民币试点业务也从最初的跨境贸易结算扩展到人民币境内外投融资等,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在这十年时间里人民银行不断对采集内容、数据接口等进行修订和完善。
此后,在需求、技术、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驱动下,人民银行于2017年底着手准备RCPMIS二代的建设工作,历经3年多,于2020年12月发布RCPMIS二代V1.0版本,并于2021年6月出台RCPMIS二代V1.1版本。
RCPMIS二代整体内容介绍
RCPMIS二代要求不同的报送机构类型需要按照不同的报文规范进行上报,主要包括境内商业银行、境外清算行、托管机构、外汇交易中心以及支付机构等,今天我们主要是基于境内商业银行的报文规范进行介绍。
◆ 01整体架构
境内商业银行的接口规范共包含34张报文,主要可以分为跨境资金流动相关信息、跨境债权债务相关信息、跨境账户相关信息、跨境金融交易相关信息、业务备案相关信息以及其他业务信息等六个部分,具体报文清单如下所示:
◆ 02报送时间安排
RCPMIS二代将采取分批上线运行的方案,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RCPMIS二代V1.1与RCPMIS二代V1.0版差异分析
RCPMIS二代V1.1较V1.0版本,主要是进行了新增字段、调整字段长度、调整字段名称、调整码值等几方面的变动,使得RCPMIS的报送更为严谨、合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重点的调整内容。
新增字段
RCPMIS二代V1.1在V1.0的基础上新增风险等级、投资产品类型、申报号码、备案状态以及债务受让方国家(地区)代码等5个字段,涉及跨境融资转让与减免信息(2182)、跨境内向证券投资持仓信息-投资品信息(2137)、自由格式信息(2187)以及跨境理财通业务备案信息(2151)等4张报文。
调整码值
RCPMIS二代V1.1调整了涉外资金账户类型、债券通明细分类、涉外资金划转用途等十几个代码表的码值。整体来看,调整后的码值更为严谨,并在此基础上删除了部分冗余的码值。
调整字段长度
RCPMIS二代V1.1调整了机构代码、备案编号以及利率等十几个字段的长度,均为长度的扩展,主要涉及跨境收入基本信息(2101)、跨境支出信息(2111)、小额批量跨境收入信息(2118)、涉外资金账户信息(2133)、涉外资金账户境内划转信息(2135)、跨境资产转让业务信息(2185)、跨境内向证券投资持仓信息(2137)、跨境有价证券发行信息(2140)以及跨境同业融资业务信息(2103)等报文。
新增辅助类报文
RCPMIS二代V1.1新增状态查询请求(9033)、新增状态查询应答(9034)以及新增状态查询应答(9034)等3张辅助类报文。
特别关注
针对RCPMIS二代,报送机构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 01
经过对RCPMIS报送报文的分析可知,其业务范围包含了居民与居民、居民与非居民以及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业务,报送机构要注意区分每种业务的报送范围。
◆ 02
虽然RCPMIS最初关注的重点是跨境人民币的收付情况,但是随着人民银行业务监测内容的不断变化,某些报文中涉及到的外币业务也需要报送,所以报送机构需要了解每张报文的报送口径。
◆ 03
RCPMIS报文中可能包含多个节点信息,一个节点又可能包含多个子节点,所以在进行数据采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报文主体与节点或节点与子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保证数据报送的一致性。
◆ 04
RCPMIS报送的业务种类较多,且涉及业务的处理流程都较为复杂,对每种业务的报送主体也都有不同的要求,报送机构要了解在各个业务中报送主体的角色是什么,这样才不会多报或漏报数据。
总体来看,RCPMIS二代既涵盖了新兴业务如跨境理财通等又对原有报送业务的采集内容进行了修订,体现了人行对跨境人民币收付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的要求。
然而,现在RCPMIS二代的发文中仅包含接口规范,在整表的报送范围、某些字段的报送要求、新增报表的报送频率等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说明,可能大部分信息还需要依靠一代的填报说明,希望后续监管机构能够对此加以明确。对报送机构来说,就要求其在报送过程中要通过对业务的仔细分析把握各报文的报送口径,保证数据报送的准确性。